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发展报告(2021年)

高敬文 胡冯彬 等 新闻爱好者杂志 2023-03-26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隆重庆祝百年华诞,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不断深入、新闻实践扎实推开、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形成了学界、业界和管理层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渐成“显学”的背景下,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深度持续增强,在诸多领域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获得了新成绩。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自2020年发布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发展报告(2020年)后,依托复旦大学中文学术资源平台,以及团队对于学界和业界发展趋向的理解,完成本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报告。本报告语料库为2021年1月1日—12月14日发表在中文媒体、学术期刊和学术网站上的全数据。鉴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因此,年度报告中增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分别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或“中国特色新闻学”为关键词,或以“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资源”为关键词,搜索业界和学界的报道研究整体情况。
*业界总量及分类
在数据平台上,以主题和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检索了2021年1月1日至12月14日的信息,收集到“习近平论国际传播”共5417篇,其中主流媒体及相关网站3758篇,社交媒体1659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文章共1017篇,其中主流媒体及网站报道895篇,社交媒体122篇;“媒体社会责任”471篇,其中主流媒体及网站报道405篇,社交媒体66篇;“中国特色新闻学”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共60篇,其中主流媒体及网站报道53篇,社交媒体7篇。
建党百年之际,业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报道呈现大幅增长,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论国际传播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抑或媒体社会责任,皆是如此。2021年四大主题的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的报道量共有6965篇,较之2020年的1820篇总量,增加了5145篇,增长近三倍。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后,业界围绕着国际传播展开了一系列深入报道,这也是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报道的一大亮点。
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是中宣部、中国记协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夯实职业道德素养的根基性工程,着力于从强化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意识入手,推动新闻事业健康发展。自2014年起,经过8年持续推进,2021年度已有100余家新闻媒体发布近400份媒体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媒体的范围逐年扩大,《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全部加入发布阵营,定期公开发布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推动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全行业公信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在媒体社会责任的促进下,在中央对各传播主体夯实主体责任的要求下,互联网平台和商业网站也在积极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学界总量及分类
依托复旦大学中文学术资源平台检索,截至2021年12月14日,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或“中国特色新闻学”为关键词检索得到学术论文266篇,硕博士论文10篇,经过对非研究文献筛选,并增补未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后,共得到文献358篇,较2020年增长156篇,增长率为77%。以“红色文化”等为第二组关键词,共获得文献194篇,共计552篇。相比于2020年,学界整体研究也呈现出显著增长。


一、研究总体情况

 
 
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领域的学者著述、学术期刊的支持、规划项目的立项、重要学术会议的召开以及思政教育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多维度支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一)马新观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
童兵、丁柏铨、郑保卫、陈力丹、杨保军、程曼丽、胡钰、邓绍根、季为民、雷跃捷、高金萍和朱清河12位学者,是2021年度马新观学术论文的高产作者,贡献了174篇相关研究,并获得一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一项教育部重大项目。这些学者长期深耕于马新观研究的不同方向,各自有着较为鲜明的研究风格,各有所长。
(二)重要学术期刊
随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普及,新闻传播学界的重要期刊都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专栏,或设置专题、刊发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专栏》和《特设专栏:新时代·新思想·新探索》;《新闻大学》刊发《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研究》特辑;《国际新闻界》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党百年专栏》;《现代传播》开设《本刊专稿·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思想》;《当代传播》《新闻记者》均设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特稿专栏;《现代出版》则设置《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专题》;《新闻爱好者》开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全球传媒学刊》策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上述学术期刊共刊发48篇马新观论文,是历年来刊登马新观文章数量最高的年度。
《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马新观论文共3篇。《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的马新观论文共8篇。两者的转载数亦是历年之最。
(三)重要研究项目
相比于往年,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课题是丰收之年,无论国家级还是省部级,中标数都创历年之最。以2021年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为例,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中,分别各有两项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样在教育部重大项目中也有两项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国家社科基金一般和青年项目共有15项,两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详情如下: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2项:北京外国语大学高金萍和中国人民大学刘小燕同时中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共产党形象全球传播与认同研究”。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有上海大学朱清河“百年来党管媒体实践与经验研究”和复旦大学高晓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构建研究”。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则有:南京师范大学王继先“新四军新闻事业史及史料收集整理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张垒“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建构的实践取向研究”。

(四)重要课程思政项目
继2020年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打造金课”后,2021年度高校课程思政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复旦大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传媒大学的《习近平新闻工作论述研究》、安徽大学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和延安大学的《陕甘宁边区新闻史——走进红色新闻历史现场》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所高校的课程团队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这是自2020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广西大学三家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课程在思政项目所取得的最新成果。
入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获得首届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二等奖。
学习强国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的重要平台。各省市在平台分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和建设的最新情况。线上线下的并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面展开。
学术期刊的支持、重大项目的立项,思政课程及线上平台学习,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研究成果既是对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思考和提炼,亦是马新观研究走势的风向标。
(五)重要学术会议
各个大学的新闻传播院系基本都召开了建党百年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题的学术会议,整个学科的老中青三代学者热情参与,深度交流,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等为代表,2021年度较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会议共有20次。
 

二、2021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最能代表论文内容特征、或有意义、或研究问题的词。某一关键词在其所在领域的文献中反复出现,可反映出该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团队通过对样本的数据清洗和文本分析,分析高频关键词的共现关系,从而进一步明晰了若干热点研究领域。
根据统计2021年度马新观相关论文中,作者所提交的论文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进行每个词在语义网络中的度及中心性计算后,按照度指标超过中位数(Degree>4)的较为重要的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进行聚类得出数个相对独立的研究主题群组后绘制而成。词的大小代表了其中介中心性也就是在语义网络中的重要程度,两个词之间的连线表明其存在共现关系。同时,属于特定主题的词也并非和其他主题毫不相关,只是和本主题的其他词联系更为紧密。
我们可以看出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热词: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新闻学、主体性;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3)党史、办报实践、新闻宣传工作、党性原则;
(4)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讲好中国故事;
(5)习近平新闻舆论观、新闻舆论工作、网络舆论。
上述研究热词及其关系的自动分层聚类显示,2021年度研究热点为以下五个方面,笔者将其解读如下:
(一)回归原典: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经典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新闻活动研究
2021年,“回归原典”“回到马克思”是学界共识。回归原典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一大热点。这包括对马新观本体论的阐发和马恩列新闻活动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本体论历来是研究重点,2021年度进一步延续和深化了对马新观本体论的探讨。不同的是,多位学者不约而同地强调回归经典,读懂马克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的功能、机制和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对新闻信息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特点及规律的认识及理论论述,也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学基础性、权威性的观念体系与学术著作的基础(童兵)。唯有在学懂弄通马新观经典上下功夫,追根溯源,方能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深化和拓展(童兵)。
研究学者深入考证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新闻活动,梳理其报刊活动的历史语境,能够更好地理解前辈伟人通过新闻实践而作出的经典论述,以期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杜绝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不健康的实用主义和不正确的教条主义的态度(尹韵公)。
(二)回望百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历程和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回望百年党史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历程,研究者们从三种路径出发:一是站在当代立场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党的百年新闻实践相结合,探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缩影,即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童兵);二是通过回顾建党百年的新闻活动个案,展示党报新闻工作者坚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初心(陈力丹);三是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的光荣传统,概括中国共产党百年事业的核心和精髓,揭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郑保卫)。
关于红色文化传承的研究多以新闻业界的实践展开。建党百年的红色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历史生产与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新闻业界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经验,拓展了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的实践面向。
(三)观照现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新闻业务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到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学中去,使新闻学真正成为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使学新闻的学生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在思政教育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针对当前的社会问题和学生思想状况,将新闻专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合而为一(蔡雯),也坚持将历史知识、思想方法、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中国,认识到新闻实践中真实是生命,价值是灵魂(胡钰)。只有融入教学的各个场景,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学体系的“全程”“全时”“全域”“全效”目标(刘涛)。
无论是学科建设,在加强和完善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过程,还是理论研究,都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切实推动国情教育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出发,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切实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达到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最终目的(胡正荣、田晓)。
在红色教育实践方面,位于红色老区的湘潭大学和吕梁学院加入“红色文化传承与马新观教育联盟高校”,进一步扩大了联盟高校范围。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和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红色文化传承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联盟首期骨干教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修班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举办。同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重启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寻访红色足迹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成为众多高校2021年度暑假社会实践的首选。
此外,上海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分别成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研究中心。
(四)胸怀天下: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对外宣传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外宣传工作,要求着重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培养一流国际传播人才队伍。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近年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核心要旨引领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产出一批兼具理论意识与问题导向的研究成果。
国际传播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种路径展开分析。
一是理论逻辑:全面系统地阐述当前国际传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为推进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根本目标方向(周树春)。中国的国际传播要在严守意识形态立场的基础之上,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建设,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童兵、任桐)。
二是实践逻辑: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在深刻认识当前国际传播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的基础上,推进国际传播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庞亮、李雅君)。
三是历史逻辑:现代国际传播概念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几经嬗变,在全球的知识旅行,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而中国的国际传播产生了不同于美国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在具体的概念实践和知识建构中,需要保持自身本土化问题意识的自觉以及遵从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张毓强、潘璟玲)。
复旦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面战略合作,成立国际传播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西安外国语大学设置“国际传播”二级博士点。国际传播成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合作培养新闻舆论工作人才的重要领域。
(五)新的飞跃: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思想研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和网络强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强调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021年也是习近平发表关于网络建设的“4·19”讲话的五周年,网络强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创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与时俱进。这一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价值、理论、实践三个层面,从创新技术、建设内容、夯实基础、培育人才、建构话语五个维度,解析了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季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术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新闻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概念(邓绍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是学术问题,但归根到底是政治问题。应对百年变局,须逐步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实现从被动应付到积极作为的转变,是坚持“马新观”的一项重要任务(米博华)。当代新闻工作者要坚守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融入新的技术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胡正荣、田晓)。
总体而言,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间点,2021年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呈现出不同以往、持续繁荣、多点开花的新局面,并且在历史、理论与实践三个维度进一步向纵深拓展。

[本文为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18JZD004);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20&ZD323)的阶段性成果]

(高敬文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胡冯彬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研究员;程陶然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



※原文详见新闻爱好者杂志2022年第2期或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重庆维普等,如转载、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新闻爱好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